8月天氣炎熱,惡劣天氣增多,對食品價格的影響明顯,在肉類、鮮菜價格上漲的推動下,8月份CPI再創年內新高,年內首次進入“2時代”。
國家統計局9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

8月份CPI環比上漲0.5%,同比上漲2.0%。
有專家表示,CPI重返“2時代”,物價溫和運行格局沒有改變。隨著中秋節、“十一”小長假等節日的臨近,后期CPI仍將保持當前溫和運行的態勢,不排除單月CPI仍在“2時代”運行的可能,但全年來看,距離年初設定的調控目標仍有不小的距離。物價的溫和運行不會對后期調控相機施策帶來劇烈影響;從另一個角度講,低通脹格局為穩增長相機施策以及深化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價格環境。
食品價格成為CPI上行主要推手
無論從環比數據還是從同比數據來看,近4個月以來CPI一直保持小幅上行的態勢。食品價格的上漲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
對于8月份CPI的上漲,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指出,從環比看,8月份豬肉、鮮菜和蛋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,是CPI環比漲幅較高的主要原因。從同比看,8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擴大0.4個百分點,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有所擴大。
有專家表示,食品價格對于天氣因素較為敏感。今年夏季我國局部地區天氣出現高溫,暴雨引發洪水以及其他次生災害,影響了露天鮮菜的生產和運輸,造成鮮菜生產和運輸成本上升,市場供需發生變化,

最終反映在價格上,即鮮菜價格出現上漲甚至個別蔬菜價格上漲幅度較高。
由于肉類在我國CPI權重籃子里占比較高,豬肉價格的走勢帶來了CPI的波動。近期我國豬肉價格不斷上漲,反映出我國豬周期的上漲周期已經開啟,8月份豬肉價格連續第4個月恢復性上漲。雖然近期有所調整,但是幅度不大。
在非食品價格方面,雖然全球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價格低迷,我國連續下調成品油價格,燃料類價格下行。但是8月份開啟度假模式,旅游消費火熱帶動餐飲、住宿、旅游景點、交通運輸等服務類價格上漲,抵消了成品油價格下行因素。非食品價格基本保持穩定。